拗直治療 展望同性戀可以拗直嗎?

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,國際上陸續有證據顯示拗直治療並不可行。

1973年,Kirk Andrew Murphy被父母帶到Dr. George Alan Rekers,進行性傾向治療,當時他年約五歳,因他的父母發現他喜歡玩女性化的玩具例如毛公仔,故帶他去進行「診治」。 Dr. Rekers 針對Kirt女性化的行為,治療的方式是冷漠和不理睬,即使他情緒失控,甚至會施以嚴重體罰至他大哭。正式的治療時間約經歷十個月,當時Dr. Rekers認為,他的方法成功令Kirk脫離女性化的舉動和性別認知障礙,並引此為據指同性戀可以被改變。

經過治療後Kirk由開朗的小男孩,變成終生不再懂與人建立連繫,高中時更會單獨在男廁吃午餐。他的家人認為Kirk的人生被毁掉了。在1985年Kirk終承認自己是同志,卻終其一生為自己的同性情慾掙扎 ,並在2003年自殺身亡,享年38歲。他的家人指控當年的治療導致了他的自殺。

Dr. Rekers創立了基督教反同志機構Family Research Council,並在走出埃及擔任領導職位。直到2009年時Kirk自殺後三年,仍Dr. Rekers然在他出版的書中堅稱Kirk是成功個案。

提供拗直治療的基督教組織走出埃及國際前主席艾倫・錢伯斯於2013年6月宣布停止活動,並發表公開聲明指基於其信念而提供的治療方式是錯誤的,並作出公開道歉;他更公開承認自己是男同志。

他表示北美約有260個出埃及國際的附屬組織提供相關療法,難以估計有多少人受到影響。他於聲明中說:「我對你們許多人的經歷的痛苦和傷害感到抱歉,對宣揚同性戀可以改變,以及令父母蒙受屈辱的性取向拗直理論感到抱歉。」

出埃及國際拗直理論中最大的論述是基於父母角色混淆,與上帝所期望的男性角色及女性角色不一,就會導致孩子成為同性戀。

近年來,雖然基督教團體仍然堅持性傾向是可以改變,甚至可以「治癒」,但經過眾多醫學和心理學的學術權威,甚至苦主都出來力證,這種所謂「治療」方法無效及其不合乎人道的本質。

返回
拗直治療 2017年